江山永固的精神图腾
金陵王气:地理与历史的交响
“龙盘虎踞”四字,最早带着浓烈的地理与王气烙印,直指金陵(今南京)的雄姿,东吴张纮首次言此地“龙盘虎踞,帝王之宅”,诸葛亮亦叹“钟山龙盘,石城虎踞”,此言不虚:钟山如苍龙蜿蜒盘踞于东,石头山(今清凉山)似猛虎踞守于西,秦淮河如玉带穿城而过,长江天堑自西向东奔流不息,山环水抱的险要地势,天然成就了“锁钥东南、屏蔽中原”的形胜,让这片土地成为帝王建业的理想之地。
自东吴定都始,东晋、南朝宋齐梁陈、南唐、明初、太平天国、中华民国,十余个政权在此挥斥方遒,六朝金粉随秦淮河水流淌,明故宫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帝王光芒,天王府的炮火则近代中国的沉沦与抗争,地理上的“龙盘虎踞”,与历史的风云激荡交织,成为华夏版图上一处永不褪色的坐标——它不仅是山川的格局,更是王朝兴衰的见证者。
精神图腾:超越地理的文化密码
“龙盘虎踞”的魅力,远不止于山川形胜,龙,是华夏民族的图腾,象征权威、祥瑞与生生不息;虎,是百兽之长,代表勇武、力量与守护,当“龙盘”与“虎踞”结合,便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描述,升华为一种文化符号:它是“天地为庐,江山为凭”的宏大格局,是“守正出奇,刚柔并济”的处世哲学,更是“安不忘危,盛必虑衰”的清醒智慧。
这种精神,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赋予新意,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,叹“千古兴亡多少事?悠悠,不尽长江滚滚流”,将“龙盘虎踞”的地理记忆,化为对家国命运的深沉叩问;朱元璋定都南京,以“龙盘”自喻皇权天授,又以“虎踞”警示子孙“固若金汤,亦需民心为基”;近代孙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,赋予“龙盘虎踞”以“天下为公”的新时代内涵——从帝王之宅到人民之城,不变的正是这片土地上“龙腾虎跃”的奋斗精神。
时代新章:在守正创新中续写传奇
今天的“龙盘虎踞”,早已褪去帝王专属的神秘色彩,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征程的精神隐喻,南京长江大桥如钢铁巨龙横跨天堑,紫金山下的创新集群如猛虎下山般锐意进取,“龙蟠虎踞”之地正以“创新名城、美丽古都”的新貌,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。
从“六朝古都”到“创新名城”,从“帝王之宅”到“人民之城”,“龙盘虎踞”的内涵始终在生长:它是对根脉的守护,让故宫的飞檐、明城墙的垛口在时光中屹立不倒;它是对未来的开拓,让紫金山实验室的灯光、江北新区的蓝图与千年王气交相辉映,正如玄武湖的晨雾中,既有历史的回响,也有奋斗者的足音——这,便是“龙盘虎踞”最生动的当代注脚。
山川为骨,精神为魂。“龙盘虎踞”四字,既是金陵大地的地理绝唱,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,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固若金汤”,不在城池之险,而在人心之齐、精神之韧;真正的“王者之气”,不在帝王之尊,而在奋斗之志、创新之勇,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,这“龙盘虎踞”的江山,正以昂扬之姿,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奇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