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如画
“江山如画”——四字一出,便如墨痕点宣,瞬间晕染开一片壮阔山河,这并非简单的景物描摹,而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审美密码,是天地大美与人文情愫的精妙交融,是千古风流在山河间的永恒回响。
江山如画,在于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,那是“造物主之无尽藏”的慷慨馈赠,看那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的雄奇瀑布,听那“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”的澎湃江声,赏那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的层峦叠嶂,无论是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苍茫辽远,还是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”的明媚秀丽,抑或是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的温婉旖旎,大自然以其无与伦比的画笔,泼墨出无数令人屏息的杰作,这些景致,无需雕琢,便是浑然天成的丹青长卷,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与宇宙的呼吸。
江山如画,更在于其人文浸润的深厚底蕴,画中不仅有景,更有情,更有史,更有魂,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,挥毫泼墨,将一腔情愫融入这如画的江山,杜工部登高,望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,山河之壮美与身世之飘零交织,沉郁顿挫,力透纸背,苏东坡泛舟赤壁,叹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,在江山永恒中感悟人生须臾,旷达超然,气韵万千,王摩行至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,清泉石上,明月松间,一派幽静淡远,禅意自生,这些诗句,如同为江山点睛,让每一处风景都承载了文化的记忆与情感的共鸣,江山因诗文而更具风骨,诗文因江山而愈发璀璨,亭台楼阁,是江山眉宇间的神采;诗词歌赋,是江山流转间的呼吸。
江山如画,亦在于其承载的家国情怀与精神象征。“江山”二字,早已超越了地理的范畴,它代表着我们脚下的土地,我们的根,我们的国。“一寸山河一寸金”,这如画的江山,是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的疆土,从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”的悲壮,到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决绝,再到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豪情,这片如画的江山,见证了民族的兴衰荣辱,也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,它是一幅流动的历史长卷,记录着我们祖先的奋斗与智慧,也激励着我们后人继往开来,续写新的华章。
今日之江山,如画更胜昔,我们不仅传承着这份对自然山水的敬畏与热爱,更以新时代的智慧和汗水,为这幅古老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高铁飞驰,如银线串起珍珠般的城市与乡村;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人心,生态画卷徐徐展开;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,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生机,让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都能真切感受到这江山的壮美与温暖。
江山如画,画的是天地大美,写的是人文风流,铸的是家国情怀,这幅画,在我们心中,在我们脚下,更在我们手中,愿我们都能做这幅画的欣赏者、守护者,更要做这幅画的续绘者,让这如画的江山,永远壮丽,永远年轻,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与最坚实的依靠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