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如画
江山如画——这四字自唇齿间滑出,便有无限烟霞在眼底升腾,它不独是视觉的盛宴,更是天地魂魄在人心深处激荡的回响,所谓“画”,原不过是人心映照山河的倒影;而所谓“山河”,又何尝不是造化泼洒于寰宇的巨幅丹青?
江山如画,首先在于其天然造化的鬼斧神工,桂林之水,澄澈如琉璃,倒映着奇峰罗列,仿佛是大地以水为墨,以峰为毫,在青天之下挥洒而就的淋漓长卷,那峰峦倒悬于碧波之中,虚实相生,真真是一幅流动的“水墨奇观”,又或登临黄山,云海翻腾于千峰万壑之间,时而如万马奔腾,时而似轻纱漫卷,奇松怪石在云雾中时隐时现,恍若仙人遗落的墨宝,只在凡尘偶露峥嵘,此等景致,非人力所能为,乃天地之大手笔,其壮丽与玄妙,足以令任何丹青妙手搁笔叹服。
江山如画,更在于其人文浸润的深邃意蕴,江南水乡,小桥流水人家,粉墙黛瓦在烟雨朦胧中晕染开来,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小品,乌篷船咿呀摇过,载着千年吴侬软语,也载着文人墨客的千古诗情,杜牧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,便是对这如画江南最诗意的注脚,北国长城,则如一条沉睡的巨龙,蜿蜒于崇山峻岭之巅,每一块城砖都镌刻着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,每一座烽燧都诉说着保家卫国的壮烈史诗,它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,更是一幅雄浑悲阔的历史画卷,读之令人荡气回肠,这江山,因人的足迹与情感而愈发鲜活,因历史的积淀而愈发厚重。
江山如画,最终归于人心与天地的共鸣,苏东坡泛舟赤壁,目睹“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”,感悟“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”,赤壁赋》横空出世,将自然之景与人生之思熔于一炉,使赤壁之景因华章而永生,使千古文人因赤壁而共情,我们登临览胜,每每为江山之美所震撼,所陶醉,实则是在与天地精神相往来,在寻找那份失落的本真与辽阔,画乃心象,江山亦然,心中若有丘壑,所见皆成画图;心中若无尘埃,处处皆是桃源。
江山如画,画的是天地的大美,写的是岁月的沧桑,抒发的是人心的浩渺,它不囿于尺幅之间,而舒展于万里乾坤;它不拘于一时之景,而流淌于千古时光,愿我们常怀敬畏之心,以眼观之,以心悟之,以情品之,方能不负这如画江山,亦不负这如画人生,则江山永在,如画长存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