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如故
江山如故,四个字沉甸甸压在心上,像青铜器上蚀刻的铭文,历经千年风霜,字迹却愈发清晰,它说的是山川河流的恒久,是天地自然的亘古不变,可细细品味,却又不止于此,它更是一种记忆的锚点,一种情感的寄托,一种在岁月流转中,那份对故土、对过往、对某种精神内核的坚守与回望。
“江山”二字,何其壮阔,它是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”的泰山雄奇,是“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的黄河奔腾,是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塞苍茫,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,是亿万年地质变迁的杰作,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,更是寻常百姓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家园,我们站在山巅,看云卷云舒,听松涛阵阵,会感到自身的渺小,也会感到与这片土地的深刻连接,它包容万象,孕育生命,见证着王朝的更迭,时代的变迁,人事的悲欢。
“如故”二字,则充满了人情味与历史感,它意味着“依然”、“仍旧”,纵使“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”,纵使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,那片养育了我们的土地,那片我们称之为“家”的地方,它的轮廓,它的气息,它融入血脉的基因,却“如故”,春去秋来,花开花落,田野里的庄稼依旧按时成熟,村口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,儿时嬉戏的小河依旧清澈(或许不再清澈,但记忆中的模样依旧),这份“如故”,是熟悉的乡音,是儿时的玩伴,是妈妈做的饭菜香,是爷爷讲的故事,它是一种温暖的慰藉,无论我们走多远,飞多高,总有一方“江山”在原地等待,接纳我们疲惫的灵魂。
“江山如故”并非意味着一成不变的僵化,在“如故”的表象之下,是涌动的生机与时代的浪潮,昔日的荒滩变成了繁华的都市,泥泞的小路铺上了宽阔的柏油,古老的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,这份“如故”,是对根的传承,对魂的坚守,我们在保护中开发,在继承中创新,让古老的江山在新时代的阳光下,绽放出新的光彩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却不失与山水相融的和谐;现代科技日新月异,却依然保留着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。
“江山如故”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它代表着坚韧不拔,如同山岳般巍峨;代表着奔腾不息,如同江河般勇往直前,面对天灾人祸,这片土地上的儿女们,总能凭借着对“江山”的热爱与眷恋,重新站起来,重建家园,这份“如故”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,是我们历经磨难而愈发强大的精神支柱,它告诉我们,无论世事如何变迁,那份深植于血脉中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,永远“如故”。
站在历史的长河边,回望过去,江山如故,承载着太多的悲欢离合;展望未来,江山依旧,将见证更多的辉煌与梦想,我们都是这江山过客,也是这江山的守护者与建设者,唯有珍惜这份“如故”,传承这份“如故”,才能让我们的江山,不仅风光无限,更充满温情与希望,在岁月的长河中,永远“如故”地美丽下去,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