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烬中的神明与执念
九重天阙之上,仙乐缈缈,霞光万道,众神宴饮,琼浆玉液,仙娥曼舞,一派祥和,在那诸神之巅,远离了喧嚣与繁华的尽头,却有一座孤寂的殿宇,名为“焚寂”,殿中无珍馐,无歌舞,只有无尽的死寂与灰烬,殿宇的主人,便是众神敬畏,亦或是讳莫如深的——焚寂天君。
他曾是三界中最耀眼的存在,生于混沌初开,天地灵气最浓郁的洪荒年代,那时,他名唤“炎烬”,意指火焰燃尽一切后留下的余温,看似温和,实则蕴含着焚尽八荒的伟力,他掌天地炎火,司秩序之律,性格却如九天寒冰,不苟言笑,一心向道,追求着力量的极致与宇宙的平衡,他降妖除魔,平定叛乱,以绝对的力量与公正奠定了天界的威严,赢得了众神的敬仰,也赢得了“天君”的尊号。
力量的极致往往伴随着孤寂,而公正的背后,也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残酷,一场席卷三界的“魔劫”打破了那份宁静,魔界之主“混沌”以吞噬万物为乐,其势滔天,眼看三界将沦为焦土,天帝率众神苦战,却节节败退,死伤惨重,就在三界存亡一线之际,炎烬做出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,也让他背负万世骂名的决定。
他深知,以常规之力,断难敌混沌,唯有动用本源之力——“寂灭之炎”,一种能焚尽万物,连神魂都能化为虚无的禁忌之火,此火一出,天地失色,生灵涂炭,炎烬以自身为引,引动寂灭之炎,化作一道贯穿天地的火柱,将混沌连同其麾下亿万魔头,尽数吞噬,火焰熄灭的那一刻,混沌灰飞烟灭,魔劫平息。
三界得救了。
但迎接炎烬的,不是欢呼与感恩,而是无尽的恐惧与排斥,那寂灭之炎太过可怕,它所过之处,寸草不生,神魂俱灭,众神看着他那双曾守护苍生,此刻却仿佛能焚尽一切的眼睛,充满了忌惮,他们怕他,怕他那毁天灭地的力量,怕一个失控的炎烬会成为下一个“混沌”。
天帝的嘉奖背后,是深深的忌惮;众神的朝拜之中,藏着难以言喻的恐惧,曾经的英雄,一夜之间成了最大的威胁,他被剥夺了实权,被“请”到了这天之尽头,这座名为“焚寂”的孤殿,殿中,终年弥漫着寂灭之炎残留的灰烬气息,冰冷而绝望。
从此,世间再无炎烬,只有焚寂天君,他将自己封闭在焚寂殿中,日复一日地与灰烬为伴,他开始研究那寂灭之炎,试图理解它,掌控它,甚至……遗忘它,殿中的灰烬,是他一次次尝试控制力量后留下的残渣,每一捧都记录着他的痛苦与挣扎,他时而沉默如山,时而狂躁如雷,内心的矛盾与孤寂,如同殿中堆积的灰烬,越积越厚,几乎要将他掩埋。
偶尔,会有年轻的仙人慕名而来,想一传说中天君的风采,他们看到的,却是一个孤寂的身影,坐在王座上,双目空洞地望着殿外那片永恒的灰暗,他不再言语,不再动怒,仿佛一尊被岁月风化的石像,只有在他指尖偶尔闪过的一丝幽蓝色火焰时,才让人想起,这位看似沉寂的天君,体内依旧蕴藏着足以焚尽三界的力量。
有人说,焚寂天君已被力量反噬,神智错乱;也有人说,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忏悔,守护着三界最后的平静,但真相或许只有他自己知晓,在那无尽的灰烬之中,他或许看到了魔劫的惨烈,看到了众神的恐惧,也看到了自己曾经那颗守护苍生的心,如何在误解与忌惮中,一点点冷却,化为尘埃。
焚寂天君,他曾是光,是热,是秩序的象征,他是灰烬,是寂灭,是禁忌的代名词,他端坐于焚寂殿中,如同一个永恒的谜题,一个活在传说里的悲情神明,他的存在,本身就是一种警示——力量的极致,究竟是救赎,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毁灭?而那份深埋于灰烬之下的执念,又何时才能真正消散,让他得到真正的“寂灭”,或是……解脱?或许,只有当天际再无星辰,天地重归混沌之时,这个问题的答案,才会随着那座孤寂的殿宇,一同化为尘埃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