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如故
江山如故,四字如石,沉甸甸压在人心之上,江山何曾改变?千载岁月淘洗,山河依旧巍峨,江河依旧奔腾,然而江山之“故”,又绝非仅止于山川形貌的凝固不变,所谓“故”,是时光长河冲刷不掉的印记,是无数兴衰更迭层层积淀的底色,是无数血肉之躯在它胸膛上刻下的、永不磨灭的年轮。
江山如故,故在它默然承载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,如同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,将一切喧嚣与沉寂尽收眼底,多少金戈铁马、鼓角争鸣,最终都化作了史册上几行墨字,散落在岁月的尘埃里,秦时的明月,曾照耀过长城之上戍卒的艰辛;汉时的雄关,曾见证过和亲队伍的悲凉;唐时的宫阙,曾回荡过霓裳羽衣的曲声;宋时的烽烟,曾染红了长江水……它们都来了,又都去了,如同江上过客,唯有无言的江山,始终在那里,以不变的姿态,迎接着又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潮起潮落,它见过英雄的豪情壮志,也见过小民的颠沛流离;它见证过盛世的歌舞升平,也经历过战火的满目疮痍,一切悲欢离合,一切荣辱得失,在它广阔的胸怀面前,都显得渺小而又短暂,却又共同构成了它厚重的历史底蕴。
江山如故,故在它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,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,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子孙,从《诗经》里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的吟唱,到楚辞中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;从孔子“仁者爱人”的谆谆教诲,到老子“道法自然”的深邃哲思;从唐诗宋词的辉煌灿烂,到明清小说的市井长卷……这文化血脉,如同山间的清泉,如同地下的根系,深深扎根于这片江山,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,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,是我们身份的认同,是我们面对世界时的底气与自信,纵使历经战乱与动荡,纵使遭遇外族的入侵与统治,这文化的根脉始终未曾断绝,如同野火烧不尽的春风吹又生,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江山如故,故在它始终是我们情感的寄托与归宿,无论我们走多远,心中总有一方水土魂牵梦萦。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那轮明月,照耀的是故乡的江山,也是游子心中永恒的牵挂。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”,即使容颜老去,故乡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,依然清晰地印刻在记忆深处,这片江山,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欢笑,青春的梦想,也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的期盼与奋斗,它是我们生命的起点,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,当我们疲惫时,当我们迷茫时,抬头望向这片熟悉的江山,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,让我们重新找回方向,坚定前行。
“江山如故”并非意味着固步自封,停滞不前,真正的“故”,是在传承中创新,在坚守中发展,今日之江山,已非昨日之江山,它既保留着古老文明的精髓,又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活力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高铁网络纵横交错,科技创新日新月异……这些变化,是江山在新时代下的“新妆”,是其生命力的体现,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那份对家国的热爱,对文化的自信,对和平的向往,那份深植于血脉中的家国情怀,始终如一,如同江山般永恒。
江山如故,故在形,更在魂,它是历史的见证,是文化的根脉,是情感的归宿,它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一切,以坚韧的品格抵御风雨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当以敬畏之心对待这片江山,以传承之责守护这份“故”,以创新之力赋予其新的生机,让江山如故,让文明永续,让这份“故”,在岁月的长河中,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