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御虚无
《剑御虚无》
世人皆知剑为百兵之尊,可斩山断岳,可裂石分金,然,最高之剑,非斩有形,而御无形——御虚无。
虚无,非空无一物,乃万物之始,众妙之门,它是风过无痕的轨迹,是水滴石穿的耐心,是生死交替的间隙,是思绪万千的本源,常人视虚无为空荡,为虚幻,为不可捉摸,然,剑道至高者,却于虚无中窥见真实,于无形中蕴藏万力。
剑御虚无,非是虚无缥缈的幻想,而是剑法臻于化境的体现,初习剑者,招式分明,意在招式之间,追求一招一式的精准与威力,此为“有形之剑”,进而,剑手渐忘招式,心随意动,剑随身走,人剑合一,此为“无形之剑”,然,此无形,尚有“意”在其中,仍有“我”之执着。
剑御虚无之境,则是“无我无意,无招无式”,手中之剑,不再是杀伐之器,而是心之延伸,道之载体,剑客立于天地间,心如明镜,不染尘埃,敌之来势,无论刚猛、阴柔、迅捷、诡谲,皆如风过疏竹,雁度寒潭,只在镜中一闪而过,不留痕迹,剑客不思如何克敌,不念如何出招,只是顺应自然,应感而发。
敌之强,我以虚无化之,其力如洪涛拍岸,我则如虚空般容纳,使其力无处着力,渐消渐散,敌之快,我以虚无待之,其影如魅,我则如如不动,以其彼之动,映我之静,在动静之间,寻其一丝破绽,或干脆不寻破绽,因其本身已处虚无之中。
剑御虚无,非消极避让,而是积极的包容与转化,它不是以硬碰硬的毁灭,而是四两拨千斤的智慧;不是一招制敌的狠辣,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,当对手的攻击落入这片“虚无”,便如同泥牛入海,找不到着力点,寻不到反击处,其自身的力量反而会成为其束缚。
传说中,达此境界的剑客,手中无剑,心中有剑;心中有剑,亦无剑,草木竹石,皆可为剑;清风明月,皆可为剑,因其心已达虚无之境,能感知万物之“势”,借万物之力为己用,一叶之落,可伤人于无形;一花之开,可引动万千剑气,此非虚无之本身能伤人,乃剑客已与虚无合一,其心一动,天地法则随之而动。
御虚无者,并非无情,而是情融于天地,悲喜皆化为自然之流转,其剑下,有对生命的敬畏,对大道的追寻,斩妖除魔,是维护天地之序;点化众生,是引导回归本真,虚无之中,实则有至情至性,有至仁至义。
然,此境至高至难,非毅力与天赋所能企及,更需顿悟之机缘,它要求剑客放下一切执着,放下对“剑”的执着,对“胜”的执着,甚至对“道”的执着,当心中无物,方能容纳万物;当手中无剑,方能剑御万物。
剑御虚无,最终御的是自己的心性,是勘破虚妄,直指本源;是超越生死,与道合一,手中之剑,终将化为尘土,唯有那份与虚无共存的剑意,那份对天地自然的感悟,方能永恒,这,才是剑道之极致,亦是人生之真谛——于虚无中创造,于寂静中听雷,于无招处见神通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