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斩万佛
一柄孤剑悬于大殿穹顶,剑身流转着冷冽青光,剑柄处却缠绕着几缕褪色的红绸,如同凝固的血痕,剑名“斩妄”,传说能斩破世间一切虚妄与执念,它正对着的,是莲座上端坐的万尊佛像——金身庄严,低眉垂目,或慈悲,或威严,或沉思,仿佛亘古不变的真理化身。
大殿名为“万佛殿”,曾是香火鼎盛的圣地,信徒们在此祈求平安,聆听梵音,在佛像的低眉浅笑中寻找心灵的慰藉,不知何时起,殿中的佛像开始变得“活”了,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泥塑金身,而是开始以“佛”的姿态,向信徒们灌输着不容置疑的“真理”——遵循旧例,服从权威,压抑欲望,放弃思考,它们说:“此即正道, deviations 乃邪魔外道。”它们说:“放下执着,便得解脱,无需追问为何。”渐渐地,万佛殿成了思想的牢笼,信徒们变得麻木而顺从,如同被操控的木偶,在“慈悲”的注视下,失去了独立灵魂的光芒。
唯有阿衍,一个年轻的守殿人,自幼在万佛殿长大,他不诵经,不拜佛,却日日擦拭着那柄悬挂的“斩妄”剑,他看着佛像的变化,感受着殿中日益压抑的氛围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憋闷,他常问自己:“佛本渡人,何以今朝,反成了缚人的枷锁?那所谓的‘正道’,是否早已被执念与僵化所污染?”
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,阿衍再次抚摸着“斩妄”剑,剑身微微震颤,发出低沉的嗡鸣,仿佛在回应他心中的疑问,殿外,一道惊雷劈下,瞬间照亮了佛像们眼中一闪而过的、不属于慈悲的冰冷光芒,阿衍心中一凛,猛地抽出“斩妄”剑,剑光如匹练,瞬间照亮了整个大殿,也映照出他眼中决绝的光芒。
“我便以这柄‘斩妄’,斩破这万般虚妄,寻回那失落的真我!”阿衍一声低喝,身形如电,冲向那万尊佛像。
剑光闪烁,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,却仿佛能切割开时空与执念,第一尊佛像,那代表着“绝对权威”的怒目金刚,在剑光下化为齑粉,阿衍心中响起一个声音:“盲从权威,便失自主。”第二尊佛像,那象征着“盲目慈悲”的菩萨,剑锋过处,金身崩裂,阿衍心中又明一悟:“无原则的慈悲,是对罪恶的纵容。”第三尊,第四尊……一尊又一尊代表着僵化教条、陈腐观念、盲目信仰、压抑人性的“佛”,在“斩妄”剑下纷纷破碎。
每斩一尊“佛”,阿衍的心便清明一分,身上的枷锁便脱落一层,他不再是那个迷茫的守殿人,而是一个觉醒的求道者,剑气纵横,卷起地上的尘埃与香灰,如同风暴,涤荡着大殿的每一个角落,那些曾经被“佛”言所惑的信徒们,在剑光与佛像破碎的景象中,纷纷惊醒,眼中重新燃起了思考的光芒。
当最后一尊代表着“终极真理、不容置疑”的毗卢遮那佛像在剑光下消散时,阿衍收剑而立,大殿内,金光尽褪,只剩下一片空旷与寂静,那些破碎的佛像残骸,在晨曦微光中,竟仿佛回归了泥土的本质,不再有任何神圣的光环。
阿衍将“斩妄”剑轻轻归鞘,悬挂回穹顶,他抬头望向殿外,朝阳初升,万丈光芒洒入大殿,驱散了最后的阴霾,他知道,“斩佛”并非目的,斩破的是内心的执念与外界的虚妄,真正的“佛”,或许不在那莲座之上,而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,在敢于独立思考、勇于追求真我的那份勇气之中。
万佛殿依旧在,却已不再是思想的禁地,而“斩妄”剑的故事,也如那破晓的晨光,开始流传,提醒着世人:莫让信仰成为枷锁,莫让权威取代思考,唯有勇于“斩妄”,方能得“真”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