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空灵圣君:云深不知处,万籁此皆寂》
云海苍茫,万峰竞秀,在那凡人不可及的绝巅之上,终年积雪皑皑,云雾缭绕,仿佛与世隔绝的仙境,相传,此处有一修行者,人称“空灵圣君”,他非神非佛,亦非妖魔,只是这天地间一缕得道的清气,一抹超脱凡尘的孤影。
空灵圣君之名,早已超越了他所居的“空灵峰”,成为传说,世人不知其相貌,只因见过他的人,都说他的眼眸如深潭古井,倒映着日月星辰,却不起一丝波澜;他的气息如山间清风,拂过心田,便涤荡尽一切尘埃与妄念,他不着华服,仅一身素白麻衣,却胜似世间所有锦绣,长发以一根简单的木簪松松挽起,几缕发丝随风飘动,更添几分出尘之姿。
他的道场,简陋至极,一间石室,一蒲团,一卷残破的古经,便是一切,石室外,千年古松虬枝盘曲,松涛阵阵,如天籁之音;石室内,青烟袅袅,圣君或静坐冥想,或抚琴一曲,琴音初起,如泣如诉,似有万般情愫;继而转为清越,如珠落玉盘,叮咚作响;最终归于寂静,万籁俱寂,只余下天地间最本真的呼吸,听琴者,无论之前是何等心境,沉浮不定,此刻皆会心神宁静,忘却俗世烦恼,仿佛灵魂都被这琴声洗涤,飘飘然欲随那清风而去。
空灵圣君极少下山,并非冷漠,而是早已勘破红尘,他曾言:“天地为炉,万物为铜,世间纷扰,不过过眼云烟。”他见过王朝更迭,见过沧海桑田,见过悲欢离合,皆如镜花水月,虚幻不实,他不是不悲不喜,而是悲喜不入其心,如同清风拂过湖面,留不下痕迹,他并非高高在上,而是以一种悲悯的目光,注视着这芸芸众生,如同母亲凝视蹒跚学步的孩童。
偶有缘人,历经千辛万苦,攀上空灵峰,欲求道解惑,圣君或立于崖边,看云卷云舒;或坐于松下,观日升月落,他从不直接点化,只是静静地看着你,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囊,直抵你的灵魂深处,在那样平静的目光下,求道者心中的贪、嗔、痴、疑、慢,都会无所遁形,渐渐消散,许多时候,求道者问了许多问题,圣君一言不发,待其心烦意乱,拂袖而去时,却会在山道上捡到一片写着简单答案的竹叶,或是在梦中得到一句点醒的偈语。
他并非万能,不能改变天命,也不能满足世俗的欲望,他所能给予的,只是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清明,一种看待世界的超然态度,他的“空”,并非虚无,而是包容万象,不着一物;他的“灵”,并非神通,而是洞察本质,通达自然。
传说,当世间陷入至暗时刻,妖魔横行,生灵涂炭时,空灵圣君会悄然降临,他不会挥舞神兵利器,也不会施展惊天法术,他只是站在那里,周身散发出淡淡的清辉,那光芒并不刺眼,却能驱散一切阴霾与邪祟,他的出现,会让嗜杀者放下屠刀,让贪婪者心生悔悟,让恐惧者重拾勇气,他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混沌的人心,让迷失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。
当危机解除,他又悄然回到空灵峰,回归那万籁俱寂的孤独,世人再难寻其踪迹,只留下那些关于“空灵圣君”的传说,在山间林野间流传,激励着后人追求内心的纯净与超脱。
空灵圣君,他已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种境界,一种象征,代表着这世间最纯粹的精神追求——于喧嚣中守得一份宁静,于纷扰中持得一颗本心,他如云,聚散无常,却滋润万物;他如风,无形无相,却拂去尘埃,空灵圣君,云深不知处,万籁此皆寂,只留下一抹永恒的清辉,在天地间熠熠生辉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